当前位置:首页>>57位开国上将简介

萧克(1908.10.20-2008.10.24)湖南省嘉禾县人。一九二六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连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湖南宜章黄沙堡游击队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连长、营长,第一纵队参谋长,第十二师师长,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红八军军长,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红三十一军军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副师长,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兼华中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军训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部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农垦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校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和第一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一九八二年、一九八七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李达(1905.4.19-1993.7.12)原名李德三。陕西省眉县人。一九二五年入平凉第二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任西北军排长、连长。一九三一年参加宁都起义。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连长,湘赣边独立一师参谋长、第三团团长,红十七师参谋长兼十三团团长,红六军团参谋长,红二军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援西军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参谋处处长、参谋长,太行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兼特种兵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计划和监察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兼国防体育协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张宗逊(1908.2.7-1998.9.26)陕西省渭南县人。一九二四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六年入黄埔军校学习,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三师九团营政洽指导员,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排长、连长。参加过北伐战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团连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纵队九支队支队长,红一军团第十二军代参谋长,红十二军第三十六师师长、军长、独立团团长,红五军团第十四师师长,红军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红军中央纵队参谋长,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红军大学参谋长,军委一局局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 O 师三五八旅旅长,吕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总参谋部军训部部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

李克农(1899.9.15-1962.2.9)安徽省巢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八年到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上海沪中区委宣传委员,中央苏区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部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红军工作部部长,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参加了长征。西安事变时,任中共赴西安谈判代表团秘书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上海、南京、桂林办事处处长,八路军总部秘书长,中共中央长江局秘书长,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情报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秘书长,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军委情报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副部长,中央军委总情报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

王震(1908.4.11-1993.3.12)湖南省浏阳县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粤汉铁路长岳段工会纠察队中队长,湘鄂赣边区赤卫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湘东独立一师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红八军代政治委员,湘赣军区代司令员,红六军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副旅长、旅长兼政治委员,兼中共延安地委书记、延安军分区司令员、卫戍区司令员,八路军南下支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新疆分局书记,新疆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务院农垦部部长、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一九八五年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许世友(1906.2.2-1985.10.22)河南省新县人。一九二六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任连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七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黄麻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十一师班长、排长、营长,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红九军副军长兼二十五师师长,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副部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副旅长,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山东纵队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东线兵团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主任。

邓华(1910.4.28-1980.7.3) 湖南省郴县人。 一 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八年参加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七师政治部组织干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二团宣传中队长、连党代表,第三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十二军教导队政治委员,三十六师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一师三团政治委员,第二师政治部主任,第一师、第二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五团政治处主任、副团长、团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平西支队司令员,八路军第四纵队政治委员,挺进第十一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二旅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保安副司令员兼沈阳市卫戍司令员,辽西军区、辽吉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军长,第十五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第十三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

彭绍辉(1906.9.6-1978.4.25)湖南省湘潭县人。一九二六年参加农民赤卫军。一九二八年参加乎江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三团分队长,红军随营学校大队长,红五军第一师一团团长,红三军团第四师副官处处长、师参谋长,红军学校第二队队长,红五军第一师师长,兴国模范师师长,少共国际师师长,红三十军参谋长,红六军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教导团团长,三五八旅旅长,独立第二旅旅长,晋西北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第七分校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吕梁军区代司令员、司令员,晋绥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七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野战军参谋长,西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战术研究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张爱萍(1910.1.9-2003.7.5)四川省达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八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共青团中心县委书记,共青团中央局秘书长,少先队中央总队训练部部长、参谋长、总队长,红三军团第四师政治部主任,第十一、第十三团政治委员,军委骑兵团政洽委员、代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江浙省委军委书记,豫皖苏省委书记,八路军苏皖纵队政治委员,八路军第五纵队三支队司令员,新四军三师九旅旅长,三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前敌委员会委员,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七兵团司令员兼浙江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国防科委主任,国家科委第一副主任,军委科技装备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一九八七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委员。

杨成武(1914.10.27-2004.2.14)福建省长汀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 O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二师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第十一师三十二团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委员、师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团长,独立第一师师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冀中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晋察冀野战军第二政治委员,华北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第二十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参谋长,京津卫戍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华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第一副总参谋长、代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韩先楚(1913.2-1986.10.3)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 O 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二二五团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红十五军团第二二四团团长,第七十八师副师长、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副团长、六八九团团长,三四四旅副旅长、代旅长,新三旅旅长兼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大队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第三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十二兵团第二副司令员兼四十军军长和湖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中南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兰州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李涛(1905.9.4-1970.12.20)原名李湘舲。湖南省汝城县人。一九二五年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汝城县总工会委员长兼工人武装纠察队队长。一九二七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第二师一团一营党代表,赣西游击队大队指导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纵队政治委员、第七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红十三军第三十九师政治委员,红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一方面军政治部敌工部部长,红九军团政治部主任、政治保卫局局长,军委二局政治委员,西北国家保卫局执行部部长,红一方面军政治部统战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西安、武汉办事处处长,驻南京办事处主任,军委总参谋部一局局长,军委经济建设部部长,军委秘书长兼二局局长,中央情报部第三室主任,军委作战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委作战部部长兼一局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部长、三部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

傅秋涛(1907.8.3-1981.8.25)湖南省平江县人。一九二五年参加工人纠察队。一九二七年参加平江农民暴动。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平江县雇农工会委员长,中共湘鄂赣省委副书记兼工会委员长,湘鄂赣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兼湘鄂赣军区政治委员。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团长,一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七师副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政治委员,中共鲁南区区委书记,鲁中南军区司令员,华东支前委员会主任委员、支前司令部司令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第一副书记,山东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央复员委员会秘书长,中央军委人民武装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队列部部长、动员部部长,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副主任,总参谋部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

王平(1907.10.12-1998.2.8)湖北省阳新县人。一九二六年在本乡参加组织农民协会。一九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三师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第六师十六团政治处主任,第四师十一团政治委员,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十一大队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四师政治部副主任,红二十七军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晋察冀省委军事部部长兼阜平县动委会主任、县长,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政治委员,冀晋军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岳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兼第一纵队政治委员,北岳军区、察哈尔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兼干部部部长,总参谋部动员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政治委员,志愿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委员,炮兵政治委员,武汉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总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吕正操(1905.1.4-2009.10.13)辽宁省海城县人。一九二二年参加东北军,次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东北军连长、营长、少校副官队长,沈阳同泽俱乐部主任,第五十三军一一六师参谋处长,六四七团、六九一团团长。一九三六年任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总队长。一九三七年五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兼冀中军区司令员、冀中行署主任,冀中区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晋绥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西满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东北铁路总局局长,东北人民政府铁道部部长,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军委铁道部副部长兼铁道兵团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副部长、代部长,中央军委军事运输司令员,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二、三届常务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傅钟(1900.6.28-1989.7.28)四川省叙永县人。一九二 O 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一九二一年加入共产主义小组。一九二五年任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书记。一九二六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任中山大学学生会总支部局副书记,翌年转入列宁格勒军政大学学习。一九三○年回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红四军十二师政治委员,随营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彭(湃)杨(殷)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兼红四军第十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西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共川康边省委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部长,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兼民运部部长,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部长兼新华日报社社长,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四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萧华(1916.1.21-1985.8.2)江西省兴国县人。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 O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红四军军委青年委员,连、营政治委员,第十师三十团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陕甘支队第一大队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副主任,三四三旅政治委员,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鲁西军区政治委员,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辽东省委书记,南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干部部副部长、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甘泗淇(1904.12.21-1964.2.5)原名姜凤威,别名姜炳坤。湖南省宁乡县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六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一九三 O 年回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独立一师党代表,中共湘赣省委宣传部部长,湘赣军区政治委员,湘赣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部长兼国民经济部部长,红六军团十八师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代政治委员,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晋绥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

宋任穷(1909.7.11-2005.1.8)湖南省浏阳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连党代表、团、师政治委员,红军干部团政治委员,红二十八军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东进纵队政治委员,冀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冀南区委书记,冀南行署主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共平原分局代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部长,中共豫皖苏分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三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第四兵团政治委员,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兼云南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副书记,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兼沈阳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一九八五年、一九八七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赖传珠(1910.4.3-1965.12.24)别名赖鹏英。江西省赣县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八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连党代表、支队政治委员,第三十三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第十二师参谋长,第三十团、三十一团政治委员,红五军团第十三军政治部秘书长,第三十七师政治委员,红五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第十三师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政治委员,第一师政治委员,军团组织部副部长,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六科科长,中共陕甘宁省委军事部副部长、代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参谋处处长,江北指挥部参谋长,新四军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东满军区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政治委员,第十五兵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三兵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北京军区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洪学智(1913.2.2-2006.11.20)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商南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三师八团班长、排长,红四方面军第十师二十九团连长、营政治委员,第二七四团政治处主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政治部主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大队一支队支队长、第四大队副大队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团团长,抗大第五分校副校长,苏北盐阜军区司令员,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副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西军区副司令员,黑龙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五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部长,国务院国防工办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一九五五年、一九八八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一九八五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周士第(1900.9.9-1979.6.30)广东省(今海南省)琼海县人。一九二四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副队长、队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营长、团参谋长、代团长,第七十三团团长。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任南昌起义军第二十五师师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大学军事教员,军委干部团上干队科长、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参谋长兼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校长,晋绥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副司令员兼晋绥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太原前线指挥部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司令员兼成都市市长,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外军训练部部长,总参谋部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郭天民(1905.5.7-1970.5.26)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一九二六年入黄埔军校学习。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广州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排长、副连长,中国工农红军教导大队大队长、支队长,红三军八师参谋长,江西军区独立第四师师长,红二十一军六十二师师长,江西军区参谋长,红九军团参谋长,红军大学教育科科长,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一局局长,晋察冀军区第二支队支队长、军区副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冀察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参谋长,鄂豫军区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云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部长、院校部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周纯全(1905.10.8-1985.7.28)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一九二三年参加工人运动。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参加黄麻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豫边区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委员长,中共鄂豫边特委常委,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省苏维埃保卫局局长兼鄂豫皖游击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四军十师政治委员,红四军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共川陕省委书记兼川陕苏区游击总司令,红四方面军后方纵队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十一军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陕北公学分校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副校长、校长,滨海行署副主任兼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省、安东省实业厅厅长,辽南行署主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东线战勤司令员,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副政治委员,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一九三五年八月,在长征途中的沙窝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二次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杨至成(1903.11.30-1967.2.3)贵州省三穗县人。一九二六年入黄埔军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七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连指导员。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二十八团一营连长,井冈山留守处主任,红四军、红十二军副官长,红军大学校务部部长,红军总兵站站长,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军委先遣工作团主任,红一方面军后勤部部长,黄河两延卫戍司令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一九三八年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一九四六年回国。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东北人民解放军军需生产部部长,华中军区军需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部长,中南军区后勤部部长,中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院务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陈再道(1909.1.24-1993.4.6)湖北省麻城县人。一九二七年参加黄麻起义。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一师三团排长、连长,十一师十二团营长,十一师十一团团长、师长,红四军副军长、军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副旅长,独立旅旅长,东进纵队司令员,冀南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冀南纵队司令员,第二纵队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河南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河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武汉军区司令员兼湖北省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陈奇涵(1897.9.23-1981.6.19)江西省兴国县人。一九一九年入韶关滇军讲武堂分校学习。曾任赣军排长、连长、代营长。一九二五年入黄埔军校,任队长、连长、政治大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被派往江西从事兵运工作。一九二七年任南昌军官教育团参谋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赣南特委军事部部长兼省军事部办事处主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教导团团长,红三军、红四军参谋长,红一军团参谋长,江西军区参谋长,教导师参谋长,军委随营学校校长,红十五军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教育局局长,绥德警备司令,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校长,军委情报部第三室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东满军区副司令员,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西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王宏坤(1905.5.7-1970.5.26)湖北省麻城县人。一九二七年参加黄麻起义。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班长、排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师二十八团连长、副营长,三十团营长、团长,第十师师长,第四军军长、军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直属纵队司令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旅长,冀南军区副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兼第六纵队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兼桐柏军区司令员,中共湖北省委第一副书记、湖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第二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

苏振华(1912.6.2-1979.2.7)原名苏七生。湖南省平江县人。一九二八年参加平江农民暴动。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 O 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一师三团排长、连政治委员、师经理处政治委员,红三军团第四师十团总支部书记,第五师十三团政治委员,第四师十二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大队长,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治委员、教导第三旅政治委员,鲁西军区政治委员,八路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党校校长,冀鲁豫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五兵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贵州军区政治委员、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贵州省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海军政治委员、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刘亚楼(1910.4.8-1965.5.7)原名刘振东。福建省武平县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闽西游击队排长,红四军随营学校学员班长,红十二军连长、营长兼营政治委员,红四军第三纵队八支队政治委员,第十二师三十五团政治委员,第十一师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委员,第一师师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副司令员,红一军团第二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一九三九年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一九四五年回国。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东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十四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委副主任。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

刘震(1915.3.3-1992.8.20)湖北省孝感县人。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二二五团连指导员、营政治委员,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五师二二五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独立团团长,三四四旅旅长,新四军第四师十旅旅长,第三师十旅旅长兼准海军区司令员,第三师副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吉江省委书记兼吉江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十四兵团副司令员兼三十九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兼空军学院院长、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一九八五年、一九八七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陈锡联(1915.1.4-1999.6.10)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 O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团部政治指导员,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三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委员,红四军第十一师副师长、师政治委员,第十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副旅长、旅长,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太行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三兵团司令员兼重庆市市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院院长,沈阳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北京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一九八二年、一九八七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韦国清(1913.9.2-1989.6.14)广西省(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人。壮族。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百色起义。一九三一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排长、连长,瑞金红军学校军事教员,红军干部团营长,红军大学特科团代团长,教导师特科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校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训练部部长、副校长,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三师九旅政治委员、旅长,第四师副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北兵团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十兵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广西省省长,公安军副司令员,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自治区政治协商会议主席,广西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书记,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陈士榘(1909.4.14-1995.7.22)湖北省荆门县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教导队区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排长、副连长、副营长、副大队长,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参谋处处长、参谋长,红一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教导营营长,第四师参谋长,红十三军参谋长、代军长,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校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参谋长,晋西支队司令员,八路军一一五师参谋长,山东滨海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兼西线兵团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兼第八兵团司令员和南京警备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部长、教育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兼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

陈伯钧(1910.11.26-1974.2.6)四川省达县人。一九二六年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三团排长、连长,赣西第三游击纵队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军二团政治委员,红军学校第三分校学生总队政治委员,红三军第七师师长,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军长、军团参谋长,第十三师师长,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四军参谋长,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军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旅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第二分校校长,军事学院副教育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副旅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热河执行小组代表,东北军政大学教育长,合江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第一前方指挥所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十二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四十五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副教育长、教育长、副院长、代院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院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钟期光( 1909.1.2-1991.5.22 )湖南省平江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平江县区委书记、游击队党代表,平江县苏维埃政府文委主任,湘鄂赣省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中共湘鄂赣省委秘书长,湘鄂边中心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十六师政治部主任,湘鄂赣省军区宣传部部长。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政治处主任、支队政治部副主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苏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苏中军区、苏浙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兼战史研究部部长、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宋时轮(1907.9.10-1991.9.17)湖南省醴陵县人。一九二五年入黄埔军校学习。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七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湖南萍醴游击队队长,湘东南第二纵队政治委员,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校长,红三十五军参谋长,独立第三师师长,红二十一军参谋长兼六十一师师长,红军大学第二大队大队长,红十五军团作战科科长,红三十军红二十八军军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七一六团团长,雁北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参谋长,渤海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七师师长,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执行处处长,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九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第一副院长兼计划指导部、外军研究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朱良才(1900.9.27-1989.2.22)湖南省汝城县人。一九二五年参加本县农民运动。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部秘书,第十二师三十六团连党代表,中共永兴县区党委书记,红四军第三十一团一营营部书记、连政治委员,第三纵队七支队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第三军九师政治委员,红五军团第十五军政治委员,红军总卫生部政治委员,红三十一军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教导团团长兼政治委员,援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三支队政治委员,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副政治委员,华北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政大学政治委员,华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董其武(1899.11.27-1989.3.3)山西省河津县人。一九一九年入太原学兵团。一九二四年参加国民军第二军,任第八混成旅二团排长、连长、营长、中校副官。一九二七年转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少校侦察队队长,先遣总队支队长。参加过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任国民党陆军第三十八师八十九团中校团副,陆军第二十八师上校团长。“九一八”事变后,率部参加长城、绥远抗战,后任国民党陆军第六十八师二一八旅少将旅长,陆军第一 O 一师中将师长,陆军第三十五军中将军长,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副总司令,绥远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一九四九年率部起义,任绥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绥远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司令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九军军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一九八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唐亮(1910.6.13-1986.11.20)原名唐昌贤,别名唐昌明。湖南省浏阳县人。一九二七年参加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赤卫队。一九三 O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乡苏维埃政府宣传文化委员,红三军团第二师六团连政治委员,七团总支部书记,军团直属队政治处主任,第六团政治委员,第二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四师十团政治委员,第二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教导大队政治委员,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第二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任,山东滨海军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山东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兼第三兵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政治委员,政治学院院长、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十、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叶飞(1914.5.7-1999.4.18)原名叶启亨。福建省南安县人。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代书记,福州中心市委书记,中共闽东特委书记,闽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兼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师长、师政治委员。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团长,江南抗日救国军副指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一师一旅旅长兼旅政治委员,第一师副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苏浙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十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福建军区司令员,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福建省省长,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建省军区司令员、第一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司令员、第一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第一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八、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杨得志(1911.1.3-1994.10.25)湖南省醴陵县人。一九二八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班长、排长、连长,第四十五师管理科科长、九十三团团长,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团长、副师长,第二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团长,三四四旅副旅长、代旅长,冀鲁豫支队支队长,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一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二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二纵队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第十九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兼陕西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主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一九八七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王新亭(1908.12.23-1984.12.11)湖北省孝感县人。一九三 O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师政治部秘书长、三十团政治处主任,红九军政治部主任,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三十一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三八六旅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太岳纵队政治部主任,太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十八兵团六十军军长兼政治委员、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代司令员兼第二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黄永胜(1910.11.17-1983.4.26)湖北省咸宁县人。一九二七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四军排长,红十二军连长,红一军团一师三团团长、二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副团长,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团长,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二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热辽纵队司令员,热河、热辽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十四兵团副司令员,十三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南军区、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兼军政大学校长,军委办事组组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李天佑(1914.1.8-1970.9.27)广西省(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百色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排长、特务连连长,红三军团第五十八团副团长、团长,红三军团第五师十二团团长、师长、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十团团长,红一军团第二师副师长、第四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长,三四三副旅长、代旅长。一九三九年赴苏联学习军事。解放战争时期,任北满军区参谋长,松江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市卫戍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三十八军军长,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兼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广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

陈明仁(1903.4.7-1974.5.21)湖南省醴陵县人。一九二四年入广州军政部讲武学校和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曾参加过广东革命政府第一、二次东征。后任国民党陆军第十师五十六团团长,陆军第八十师少将副师长、中将师长,陆军第二师中将参谋长,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国民党军政部中将处长,陆军预备师中将师长,陆军第七十一军中将副军长、军长,东北第五绥靖区中将司令、第七兵团中将司令,华中“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湖南省政府主席。一九四九年八月与程潜率部在长沙起义,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二十一兵团司令员,第五十五军军长,湖南省临时政府主席,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何炳炎(1913.2.5-1960.7.1)湖北省松滋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排长、连长、连政治委员,红三军手枪大队大队长、营长,湖北独立团团长,湘鄂川黔独立师师长,红二方面军第五师、第六师师长,红二军团新编第五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团长,冀中军区第三支队司令员,第三八五旅副旅长兼晋绥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鄂豫皖湘赣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江汉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五旅旅长,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兼五旅旅长,晋绥军区副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兵团第一军军长兼青海军区司令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四川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阎红彦(1909.10.26-1967.1.8)陕西省安定(今子长)县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参加清涧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第一支队支队长,红军陕甘游击队大队长、总指挥。一九三四年赴苏联学习军事。回国后,任沿河游击队司令员,红三十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三团团长,警备第一旅政治委员兼关中军分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东人民行政公署主任兼川东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兼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副省长兼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成都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昆明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云南省政协主席,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

谢富治(1909. -1972.3.26)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一九三 O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宣传队队长,红九军二十六师政治部主任,红九军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政训处主任,三八五旅政治委员,太岳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第八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东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云南军区、昆明军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军委办事组成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陶峙岳(1892.9.18-1988.12.26)湖南省宁乡县人。一九一一年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参加武昌起义后加入同盟会。一九一六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任湘军营长、团长。一九二六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师少将团长,第四十军三师副师长、师长,第八师旅长、师长。一九三七年任国民党陆军第七十六军中将军长。参加淞沪抗战,后任国民党军第一军军长,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三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河西警备司令部总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新疆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一九四九年率部在新疆起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司令员,新疆军区副司令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一九八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乌兰夫(1906.12.23-1988.12.8)汉名云泽。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人。蒙古族。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五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一九二九年回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西蒙工作委员会组织委员、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蒙旗保安总队政治部代主任、独立旅政治部科长,新编第三师政治部代理主任,延安民族学院教育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绥蒙政府主席,中共内蒙古工作委员会书记,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主席兼军事部部长,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央民族学院院长,中共内蒙古分局书记,绥远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一九八三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五、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周桓(1909.2.22-1993.10.27)辽宁省东沟县人。一九三 O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五军政治部秘书,红三军团政治部秘书处处长兼政治教导队政治委员,军团保卫局执行部部长,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工人师政治部主任,红八军团政治部敌工部部长,红军大学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兼敌工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敌工部部长,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兼军法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政学校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副主任,东北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兼联络部部长、后勤部政治委员,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沈阳军区政治委员,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国务院文化部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

杨勇(1913.10.28-1983.1.6)湖南省浏阳县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 O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政治部宣传大队长,红三军团连政治委员、营政治委员、五师十四团政治处主任,四师十团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一、第四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副团长、团长兼政治委员,独立旅旅长兼政治委员,鲁西军区副司令员兼三四三旅旅长,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教导第三旅旅长,延安军事学院高干队队长,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第一纵队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贵州省军区司令员,总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李志民(1906.7.9-1987.11.16)湖南省浏阳县人。一九二五年任乡农民协会副委员长。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八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五军第二纵队二大队四中队党代表、特务大队政治委员,红五军党委秘书长,红三军团政治部保卫大队政治委员,红五军第六师七团政治委员,第二师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教导营政治委员,军团卫生部政治委员,军团保卫局二科科长,中央军委直属第八十一师政治部主任,红二十七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组织科科长、干部科科长、组织部部长、第二分校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冀中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二纵队政治委员,第二十兵团政治部主任,第十九兵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九兵团政治委员兼陕西军区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福州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赵尔陆(1905.6.4-1967.2.2)山西省崞(今原平)县人。一九二七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同年参加南昌起义,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二十八团特务连党代表、营党代表,红四军十师二十九团政治委员、团长,红四军军需处处长,红一军团供给部部长,前敌指挥部供给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供给部部长,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冀晋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晋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驻张家口第五小组中共代表,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华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二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第二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国家经委副主任,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兼国防工业政治部主任。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

王建安(1908.10.12-1980.7.25)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黄麻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一师三团排长、连长,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二二四团营长、副团长,红四方面军第十师二十八团副团长,三十团政治委员,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政治委员,红四军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津浦支队指挥,山东纵队副司令员兼第一旅旅长,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鲁中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线兵团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司令员,后兼浙江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八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顾问。一九五六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

李聚奎(1904.12.31-1995.6.25)湖南省安化(今涟源)县人。一九二八年参加平江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排长、中队长、大队长,红三军第三纵队支队长,第九师二十七团团长、师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参谋长,抗日先遣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决死第一纵队副司令员、第一旅旅长兼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参谋长,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执行处副处长,西满军区参谋长,东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兼西线后勤司令员、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后勤学院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顾问。一九五八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